時序才進入九月份,冬北季風已呼呼作響,太陽不服輸似的烈焰當頭。天空湛藍,白色雲朵如棉絮長腳般急駛,窗外時而陽光燦爛,時而陰霾,忽陰忽晴。對面空地上那片牽牛花,被風整片掀起,只有窗台上那盆太陽花,嬈嬌的桃紅色,迎風搖曳,綻放98年夏季在烏坵島上的最後風華。

  生於60年代的我,經歷了30多年來烏坵的變化。先是海軍陸戰隊自反共救國軍手中接下了戌守烏坵的棒子,服役人數達一至兩千人左右。而此時亦是烏坵鄉生育的高峰期。我民國65年畢業於烏坵國小,本屆畢業生7人,大我一屆的畢業人數是13人,算是創烏坵國小記錄的,那時台灣經濟亦是剛起步,遠在前線的烏坵天天聽著反攻大陸的口號,草木皆兵,生活的苦,不必贅言。

  七○、八○年代,年輕人多被父母召回投入擁抱海洋之戰,重達近千噸的漁船達五艘,加上現代化捕魚機具助益,魚、蝦產量令人咋舌。漁獲多遠征賣入澎湖或金門市場,我常跟朋友炫耀:我家是以龍蝦標本營生的,龍蝦之盛產可見一斑。

  好景不常,到了八○年代末,過量的撈捕,使得漁源枯竭,漁船一艘接一艘的賣,鄉民此時人口大量外流,小坵只剩下了78個人留守家園。烏坵國小也於此時劃下了休止符,大坵國民位宅夜晚的亮燈數不及一半,一棟棟的空屋正訴說著烏坵逃離不了自然的宿命,也許再過些年,烏坵鄉將走入歷史。

  純打漁人家因對岸漁民炸魚,使得漁源雪上加霜,已不復見,冬天紫菜產季,多數人依舊返鄉採集至三月,採收完結又都陸續返回台灣,歸人都成了過客,留下來的鄉民多經營雜貨小吃。七、八間小店,疏落的排列著,平日做小生意,暇時整理菜圃、養雞、而或釣釣魚、至海邊拾撿大螺、得空去台灣,探望親人,小住10天。烏坵人似乎已熟悉了如此的生活模式.碧海藍天,日復一日,直到台電核廢料儲置場將考慮儲置烏坵,消息曝光,烏坵不再安寧.戶口人數不斷增加,電力不足、水源缺乏、交通不便、兒童之教育、鄉民醫療權益,等等...再再突顯政府對這小島的疏於照料一一浮上檯面,然而這一切成就的只是烏坵的知名度,其餘一無所得。

  今年夏天,國軍人事精減,現人員額不足400人,店家生意一落千丈,此時烏坵人的信心遭受前所未有的威脅。願不願意成了每個烏坵人的選擇題。九月十日鄉公所召開鄉民大會,由40戶戶長投票決定接不接受台電的探勘作業,結果以25票對15票不同意台電的探勘,然而烏坵的未來前途真的是我們可以掌握的嗎?台電會尊重投票的結果而退出嗎?茫茫的未知..如圍繞烏坵島茫茫的大海。

1998/09......吳美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