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wo7.JPG (17172 bytes)烏坵嶼燈塔:

、位於福州區烏坵嶼山頂。

二、民國前四十七年(一八七四年)初設,嗣於民國二年(一九一三年)及民國十九年(一九三○年)先後修整,塔為圓形石造,原裝一等石油燈因民國卅七年戰亂時損壞,同年換用五等電燈,每五秒閃白光一次,光力二六○○燭光,目前暫停發光。

塔  高:一九.五公尺

燈  高:八七.二公尺(高潮面至燈火中心)

公稱光程:一一.三浬

oo31.JPG (14081 bytes)  滿清末年,中英南京條約始,開五口通商貿易。大不列顛英國當時以海權稱著,為維護英船權益,常於沿海島嶼設燈塔。烏坵位開港通商廈門、福州間之中繼,扼人口眾多,漁業發達的湄洲灣與興化灣口,故於民國前四十七年由英人漢迪森氏(D.M.HENDERSON ENGINEER)在大坵之頂,海拔一百公尺處建此燈塔。

  塔身漆黑,建材均為上海運來之石材,以石榫相啣而成,堅挺俊拔,昂然屹立。燈塔原有水晶轉燈,夜間放射萬丈光芒,五彩繽紛,除了引導過往船隻安全外,更吸引了大批魚群。抗戰時期,水晶照明裝置被飛機炸毀,後來重修,現在高度十九.五公尺,較原來要少了一層樓左右。

  由於現代導航設施已較過去進步,燈塔已有多年未再放射燈光,目前管轄權歸財政部台北關。進入燈塔之前有一『忠義門』為前海軍總司令黎玉璽將軍頒賜命名。

資料來源:海關總稅務司署編輯-台灣之燈塔;烏坵的回顧與展望。

烏坵燈塔的官方首頁

Hong Kong Government Reports Online(1853-1941)
Hydrographic Notice, Ockseu Island Light, (No. 234 of 1875),

 BACK 回首頁